2017-05-18

宿舍里的“俄腔法调”——记燕园33楼230室

【编者按】宿舍是家,宿舍文化事关学生健康成长。在大学,宿舍已成为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休息、娱乐和交流的多功能场所,成为学生基础文明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阵地,可谓是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

为展示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成果,在学生生活社区营造团结友爱、携手成长、温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工作部和公寓服务中心联合组织开展首届“北京大学示范学生宿舍”评比活动。共有55个宿舍申请参加此项评比活动,经初评小组综合考评,最终评出10个“北京大学示范学生宿舍”。

不同的故事,同样的精彩,即日起学生工作部、公寓服务中心与北大新闻网联合推出“示范学生宿舍”专题,以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展现出北大学子健康向上 、和谐融洽的宿舍生活,从而促进同学们阳光心态和良好品行的养成,形成具有北大特色和北大风格的宿舍文化。

33230室是一个特别而又特别团结的集体。

说我们特别,是因为寝室的四名成员分别来自外国语学院的俄语系和法语系,这让我们的宿舍氛围既具有法兰西的浪漫和骄傲,又充满了俄罗斯的热情与坚强。除此之外,我们宿舍的成员中还有一名国防生,一名外交部遴选生,四人中有三名共产党员,而他们又分别来自于祖国的西北、中南和首都。同院不同系,让宿舍的成员既有身份上的认同感,又能通过彼此的专业接触到新鲜的知识和见闻;而国防生和遴选生的存在,更给这个集体添加了许多不一样的故事和感动。

所谓的特别团结,其实说的是从四个人第一次见面起,一路走来,互相包容,不断磨合的这份难得。有人读法语,有人念俄语,有人要军训,有人打呼噜……和绝大多数大学生宿舍一样,我们宿舍的成员在相处过程中也曾出现过一些小摩擦,但幸运的是,我们始终保持着开放宽容的心态,尽管说着两种不同的语言,但对话从未停止。

进入本科阶段的最后一年,对话之外又添夜话,几个人从对彼此的第一印象谈到毕业以后的打算,不时生出离别即将至,且行且珍惜的感慨。

http://pkunews.pku.edu.cn/2014zt/attachement/jpg/site2/20140623/b8e85609d4181512109305.jpg

 

宿舍成员

《此间》的开场中,主人公曾这样说道:在一个地方待得久了,就会渐渐地忘掉时间。的确,现在再回想起宿舍四个人大一时的光景,也像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了。

大一,来自江南塞北的懵懂少年相遇在最好的年华。33230是我们人生旅程进入燕园旅程的第一站,也是我们北大梦最初的起点。清晨,从230的窗口传出的是俄语和法语交织在一起的读书声;夜晚,屋内又响起了关于大学新生活的畅谈。我们集体出动去参加学院各种各样的集会,也在一二九夺冠后一起分享收获与喜悦。最难忘记的是大学的第一个考试周,在不熄灯的晚上,宿舍四个人坐在床边互相考查温习知识要点的记忆,焦躁中说着说着就偏离了主题笑作一团,忘却了考试带来的紧张和压力。转眼又到了寒假回家的前一天,四个人在聚餐和K歌中完成对大学生活第一个阶段的总结。而当我一个人坐在晃荡的硬座车厢奔驰在回家的路上时,闭上眼全是230的欢声笑语。

当我们初入校园,开始一段新的生活,适应一个新的环境,230是个堡垒,陪伴着我们的经历,230是个港湾,见证着我们的成长。(文/魏王笑天)

从大一到大二的转变还是挺大的,尤其在经历了暑假的军训之后,我对包括室友在内的很多人都有了更多的了解(比如平时嬉笑怒骂的陶治旭在关键时刻可以一身正气得有模有样)。

我从大二上学期开始修心理学双学位,于是开始每周和侯博一块儿上各种心双的课程,一块儿在课后讨论问题和作业,一块儿在期末狂背各种陌生术语。心双的课并不算简单,比起一个人默默纠结,寝室里能多一个人一块儿纠结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对我来说,大二下是最为忙碌的一学期。在那半年中,我既经历了去法国交换的申请,又要准备参加外交部公派生的考试。压力固然大,忙碌也是可想而知的,但也正是在这忙碌中,我愈加感受到了来自室友的关心和帮助。从最初接到外交部报名通知,与室友们一起商量抉择,给纠结的我一些更加坚定的理由;再到考试准备期间室友给予的理解与帮助,尤其是和陶治旭一块儿奋战备考,没有一刻不是有室友在旁边加油打气。半年中,经历了那些在寝室讨论面试技巧,畅谈今后打算的日日夜夜,分享了成功失败背后的酸甜苦辣,室友间的感情也自然更加的深厚。

当然,和我相处最多的还是同班的魏王笑天了。作为同学兼室友,我们每天都有很多时间待在一块儿,所以寝室内除了讨论法语学习问题,也会兼顾老师同学的各种八卦,当然也不缺社会政治与人生方向这类高端话题。而作为魏王笑天的室友,早上能有人提醒快上课了,该起床了!也不失为一大优势。

大二来了又走了,我们身上也少了些劲,多了几分成熟和淡定。此时此刻,我一个人身在法国;彼时彼刻,那一幕幕的画面就在眼前。(文/张柯)

转眼间,青涩学弟变成了猥琐学长,清纯学妹变成了屌丝学姐,我们无可奈何地迎接着变化,迎接着更加忙碌的大三学年。

张柯最先交代了自己的后半生。大二下半学期的外交部遴选考试,张柯一边笑着说:我就是考着玩玩,不可能会要我的,一边莫名其妙地拿到了外交部的录取通知,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把自己了,不知道这到底是算幸还是不幸。大三的张柯白天常与我为伍,一起为了按时修完心双的学分在教学楼间奔波,到了晚上就好像总是在赶着怎么也写不完的论文(我能告诉你这纯粹是他的拖延症作祟么?)而夜里他继续用百转千回、跌宕起伏的呼噜骚扰其他三人的睡眠,可谓过得辛苦充实。

陶治旭继续发挥着大忙人的本色。大二加入PEER,暑假去湖北支教,大三开学风尘仆仆,自此热心公益事业而不能自拔。能力越强,责任自然越大,任务也就越多,再加上陶治旭担任外院2010级党支部书记工作,更是忙里忙外忙得不可开交,常常开会到三更半夜,而独留我们剩下的三人,每天思而不得见

魏王笑天则投身健身事业,为了肚子上的八块腹肌艰苦奋斗,每周三顾健身房,游泳、篮球也是样样不落。每每健身完毕回到宿舍,他总是带着强烈的自我满足感,像捏安西教练一样捏着我的大脸和肥肚子,一边对我报以鄙视、遗憾还夹杂着那么一丝丝恨铁不成钢的复杂笑容,却被我完全无视。因为我知道,不管再怎么锻炼,只要一个暑假之后,分裂的腹肌一定会再次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回归脂肪的怀抱,而时间会证明我的正确。

我呢,大三伊始,看着大一大二一泻千里的GPA沉思了一阵,痛定思痛,决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挽救惨不忍睹的GPA。理想是美妙的,现实是残酷的,在俄语和心理学的残酷轰炸中,我挺了挺身,最终没能爬起来……辛酸的往事休得再提,我们来点儿快乐的回忆:哥们儿力压群雄,当上班长啦!从一开始觉得这份工作十分繁琐,到后来组织全班春游、秋游、聚餐,和大家一起策划,一起享受活动的乐趣,我渐渐觉得,原来肩负一份责任也可以这么有意思。

大三的一年,因为忙碌,因为充实,走得很快。(文/侯博)

大四来得太突然,寒假、暑假再寒假而已。

开学刚一个月,张柯便光荣地被外交部派去了法国,宿舍里从此少了响亮的呼噜声,而多了一些越洋长途和对远方的挂念。

仔细想想,无论是对过去的三年,还是对接下来的一年,乃至更远的将来,我们都应感到庆幸。对于男生,说宿舍是家多少有点矫情,所以我更愿意用战壕来作比。战场上,能在同一个战壕里经受战火洗礼的一定是生死兄弟;大学里,能在同一个宿舍经历共同成长的则可以是一生的朋友。

我们曾笑谈,230宿舍的氛围既具有法兰西的浪漫和骄傲,又充满了俄罗斯的热情与坚强。想想四个人自第一次见面起,一路走来,互相包容,尽管说着两种不同的语言,但对话从未停止。进入本科阶段的最后一年,对话之外又添夜话,几个人从对彼此的第一印象谈到毕业以后的打算,不时生出离别即将至,且行且珍惜的感慨。

最后,能有这样一次机会来和大家一起建设宿舍的文化也是十分难得的。假以时日,当我们再次翻看这些照片,阅读这些文字时,或许将会心一笑,回味起俄腔法调曾经的峥嵘岁月。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感慨地宣布:真不枉这万里一聚,同宿四年!(文/陶治旭)

http://pkunews.pku.edu.cn/2014zt/attachement/jpg/site2/20140623/b8e85609d4181512111506.JPG http://pkunews.pku.edu.cn/2014zt/attachement/jpg/site2/20140623/b8e85609d4181512112507.JPG

宿舍的书架和窗台

宿舍成员简介:

张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2010级本科生,来自湖北宜昌,大一、大二两年担任宿舍舍长,舍内代号“柯爷”。

魏王笑天,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2010级本科生,来自陕西西安,国防生,舍内代号“大王”。

陶治旭,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2010级本科生,来自新疆伊犁,大三、大四两年担任宿舍舍长,舍内代号“陶神”。

侯博,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2010级本科生,来自北京西城区,舍内代号“大波”。 

编辑:安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