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4

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 

五月初的北京,一场大雨使空气格外清新。雨中的燕园,湖光塔影,草木滴翠,生机盎然。

5月3日,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冒雨来到北京大学考察,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等陪同考察。

上午9时许,胡锦涛一到北京大学,就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校史馆。

创建于1898年的北京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一些重要活动曾在这里举行。长期以来,北京大学聚集了一大批学术名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创造了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为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积极探索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教学科研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绩。

在京师大学堂的校匾实物前,在“五四”运动的大幅图片前,在介绍学校最新科研成果的展板前,在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设计手稿前。胡锦涛一次次停下脚步仔细观看,不时询问学校建设和发展情况,对北京大学的办学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总书记感慨地说,一个多世纪来,北京大学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我们高兴地看到,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在北京大学生生不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在北京大学代代相传。

北京大学图书馆是一个现代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研究型图书馆。在宽敞的图书馆查询大厅和人文社科图书阅览室,许多学生利用节日放假前来检索文献、阅读书籍。

胡锦涛来到图书馆,走到学生们中间,大家非常欣喜,纷纷向总书记问好。胡锦涛微笑着与学生们握手,并同大家交谈起来,询问他们在念几年级、学什么专业。看到学生们专心致志学习的情景,总书记十分高兴。

胡锦涛语重心长地对学生们说,大学时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同学们要珍惜宝贵时光,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古人讲得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不断积累知识,不断深入思考,才能不断进步。总书记叮嘱大家,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本领,努力把自己造就成国家和人民需要的优秀人才。

北京大学作为一所文、理、医、工齐备的综合性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胡锦涛特意来到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和生命科学学院,深入考察教学科研情况。

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是一个具有很高文化品位和历史价值的博物馆,收藏着数万件珍贵藏品。胡锦涛一边仔细观看展品,一边了解博物馆建设和管理情况。胡锦涛对几位正在修复文物的老师和学生说,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文物考古工作是发掘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工作,考古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问。希望老师和同学们潜心钻研,刻苦治学,努力取得一流学术成果,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智慧和力量。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我国重要的生命科学和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胡锦涛来到这个学院的植物基因工程实验室和干细胞实验室考察。得知他们在转基因棉花和干细胞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总书记点头称许。他对科研人员说,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高等院校特别是像北大这样的著名学府,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你们从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出发,着力攻克重大科学难题,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取得更多的创新成果,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为增强我国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再立新功。

北京大学特别重视国际交流,已经同5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在校学习的留学生达5000多名。

胡锦涛很关心外国留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他专门来到42号楼学生宿舍,看望北京大学-耶鲁大学联合本科生项目培养的学生。在宿舍里,胡锦涛同来自耶鲁大学的留学生明鸿凯和北大学生张引促膝交谈。

胡锦涛对明鸿凯说,两年前我在访美时曾去过耶鲁大学。今天,在这里看到北大-耶鲁联合本科生项目培养的学生,我感到格外亲切。胡锦涛勉励两位同学,充分利用在一起学习和生活的机会,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增进友谊,共同提高,努力成长为通晓多种文化、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型人才。

随后,胡锦涛走进学习室,亲切看望在北京大学学习的部分外国留学生。胡锦涛对他们说,你们抱着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从不同国度来到北京大学学习,我热忱地欢迎你们。胡锦涛指出,留学生是文化交流的使者,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他希望各位留学生与中国同学相互学习,加强交流,增进感情,共同进步,为促进各国人民友好、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努力。

听说不少留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胡锦涛为他们的热情所感动,他表示相信,在各国朋友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一定能够成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