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9

万柳园区多措并举,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见成效

近日,万柳园区新一轮电动自行车免费检测活动顺利结束,这是特房中心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全链条”工作中的普通一环,和其他环节一样,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万柳园区地处校外,很多老师和同学选择电动车作为代步工具,截止目前,园区师生拥有电动自行车已达872辆,在户外占地面积不足5000平米的空间内,夜晚平均每5个平米需要停放一辆电动自行车。特房中心抓住师生需求与安全管理之间的主要矛盾,将电动自行车管理作为万柳消防安全的重要工作,综合施治,系统管理,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电动自行车停放一角

 

规范电动自行车使用,确保全程可追溯

园区出台《电动自行车使用管理规定》,明确车主在通行证办理、行驶管理、停放充电管理、违规处理等方面的内容,做到车辆管理有章可循;建立一车一码一标签,形成人车绑定,方便辨认与管理。与车主签订《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承诺书》,明确车主在使用车辆过程中应遵守的安全规定和注意事项。建立电动自行车安全台账,详细记录每辆车的编号、车主信息、车辆状态等关键内容,确保台账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达到全程追踪有据可查;定期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治理,对园内未悬挂正式号牌的电动车进行统一封存并清运出校。毕业季结合《车辆信息登记表》对毕业同学电动车报废处理意见进行致电询问,实现工作跟进有礼有节。

​签订承诺书,加装识别标签

车辆信息登记记录

 

加强园区巡查力度,疏堵结合是关键

针对电动车电池入楼充电存放这一“难点痛点”问题,万柳采取疏堵相结合的策略。

一方面加大对违规充电行为的执法力度,通过“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电动车电池入楼预警能力,实现多方联动、立体防控。安排专人在重点时段尤其是夜间加强安保排查频次,协调已充满电的车辆腾挪出充电位置,对车辆电池空缺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利用每月学生宿舍检查和各类信息渠道,开展经常性的电动车电池摸排及电动车整治;畅通监督机制,发动师生共同参与电动自行车管理,维护宿舍安全。同时,利用园区监控设备对电池上楼行为进行实时追踪,发现违反情况,将不视情节后果,一律对充电设备给予暂扣,责令当事人作出书面检查,并上报学校给予严肃处理。

重点时段通过监控设备进行排查

​检查车辆电池空缺情况

开展园区电动车整治

另一方面加快公共充电设施的建设步伐。电动自行车治理需标本兼治,中心根据师生需求逐年对充电桩进行扩容和升级,在北京高校率先安装户外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提供多种充电方式且按照最低收费标准提供服务,目前园区充电桩已从2016年的原有20路扩容至166路。做好园区充电设备整合工作,将靠近楼宇的充电桩点位移除至安全位置,同时加强充电设施日常维护,做到每日一巡视,每周一检修,保证设施运行正常,通过提供最便捷可行的充电服务,降低电池上楼充电的需求。

园区充电桩一角

 

充电桩扩容

​每日一巡视,每周一检修

 

开展免费检测活动,及时发现车辆问题

邀请校外专业人员,开展一年两次的电动自行车免费检测活动,对师生来测车辆电池配件、车轮轮胎、动力系统、刹车系统等重要部件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维修,并提供以旧换新、车辆收购等便捷服务,让师生不出门就能给自己的爱车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免费活动现场,中心工作人员同时为师生讲解安全行驶与存放注意事项,发放安全宣传手册。

发放电动自行车安全宣传手册

对车辆电池状态进行查看检修

 

做好人员专项培训,强化园区安全宣传

定期对安保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实操演练,确保人员熟练掌握电动车着火后正确扑救的步骤与方式,提升队伍专业技能和应对能力。组织检修人员前往“小绿人”厂家学习充电桩维修方法,力求“第一时间”处理故障隐患。同时,加强园区日常安全宣传,利用师生微信群、各区大厅电视、宣传栏、电子屏幕、宣传册等媒介发布电动自行车安全防范知识,提醒大家时刻关注身边安全。前厅还提供电动自行车打气筒等便民服务,方便师生日常使用。

安保人员进行电动车扑救演练

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宣传

安全之路,永无止境。自万柳师生选择使用电动车以来,特房中心在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过程中坚持“依法依规、文明规范、分类管理、疏堵结合、师生参与”的原则,实现了“规范、安全、有序、可控”的管理目标,至今未发生一起电动自行车管理使用过程中的消防问题。未来,万柳园区将继续秉持“安全至上”的原则,不断探索和创新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让安全成为校园最美的风景。同时,也呼吁广大师生共同关注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共同守护美丽的万柳园区。

返回